找到相关内容149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

    死去也是常有的事,谁也不知道死亡哪一天会到来,所以要“无常”。这个无常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挂在心里,要时时想着可能我今天会、晚上会、过一个小时以后会,这才叫作“无常”,不是说把这个“无常”...去又促于此。人命譬若水从山下,昼夜进疾,无须臾止,人命过去有疾于此,昼夜趣,进疾无住。”《佛说处处经》说:“佛语比丘:当念身无常。有一比丘即报佛言:我非常,人在世间极可五十岁。佛言:莫说是语。复有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377137.html
  • 格鲁派公案系列

    不死,所以不需要!”(意谓:奔恭甲能无常,所以时时为后世作准备——修学佛法;而众人反之——为世间八法辛劳。)  又说:“出家人的财产就必须自己完全带走;如果说我现在要走了,这些东西和这些拿来寄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739536.html
  • 西藏大手印的思想

    無常,則于世事而收其心。  由觀苦海輪迴過失,則於輪迴而收其心。  觀大慈悲二菩提心,則于小乘而收其心。  念諸法空,則一切有體執著而收其心。…  燈微須避外難風,光盛焚燒山澤時,風不能礙返資助。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040223.html
  • 论“方便与慧,成佛缺一不可”

    善心、善行也属执著范畴,这就意味着证得法无我、灭除贪嗔痴的同时,善品、善心、善行将一并灭除。   引申之二:若以一切善念分别等同于法我执,那么,在思惟暇满、或修习慈悲及菩提心的同时,法我执也应...那么,献坛供和涂牛粪水也能具足六度吗?显然是错误的。论中又进一步举例说明:“譬有慈母,因爱子,为忧所苦,与余谈说等时,任起何心,而忧恼之势力不灭,然非一切心皆是忧心。”(《略论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3742511.html
  • “苦”的思索

   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知苦、了苦的过程。下士道不忍现世人生的种种病苦,因而修习无常、观恶趣苦、皈依三宝,思维业果等法门,其目的是希求后世的人天安乐。中士道明白人天安乐并不可靠,因而进一步修习苦、集、灭...解决从生的生、老、病、之苦,他毅然放弃了富贵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,选择了追求真理与解脱的修行之道。成道之后,他又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,无非是要让众生正视苦、认识苦、超越苦。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,都必须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850623.html
  • 虎禅师:新佛教论答梅光羲

    往生净土。其余夙根之说、转世之说、轮回之说皆然。禅宗常言:本从来处来,去从去处去。皆言此心有来去,无生死也。学佛之旨,在使无生无之心,不随有尘有之身轮回转世。然此心欲免轮回,必须尽去贪嗔痴念,一...意识始动,可为理证。佛家有法名禅定者,入定状态,非睡非,若干时内心念全停,可为事证。此外禅家公案所载,有问父母未生以前我在何处者?有问睡中无梦之时主人何在者?无非勘求无之心也。予曾苦行诸法,以求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1651667.html
  • 西藏佛教的迦当派

    各种违背佛法的邪行,尊者于是造了“菩提道炬论”,开示三士道次第。论中说明初下士的修持应当无常,假若对于现世不起厌离心;就不能入佛法之数;假若把五蕴妄执为我,就不能得解脱;假若不发大菩提心就不能入大乘...年(1031)生,曾亲近阿底峡尊者,尊者后依止种敦巴。种敦巴广为宣说四谛法门,把迦当派的秘密教授(十六点等修法)完全传给他。种敦巴去世以后,他就入山专修,勤作供养三宝的福业,并未摄受法众,有请法的他...

    法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5555115.html
  • 小乘的禅定和现在的禅宗有什么关系

    思想而出现,并为大乘般若思想服务的,它要求通过禅观而证悟假有性空、非有非无的“诸法实相”之理,这就是“实相禅”。   再如“念佛禅”。佛教中有念佛法门,小乘佛教修行法“十”之首即为“念佛”(十即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、休息、安般、念身非常、)。佛教认为,一心念佛可以对治各种烦恼,有助于达到解脱或后往生佛国。由于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仅指释迦牟尼佛,且不承认有佛的形相出现,因而小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4955733.html
  • 历别六妙门略析

    (对于人尸体的丑恶形相作九种观想:青瘀想、脓烂想、虫吃想、膨胀想、血涂想、坏烂想、败坏想、烧想、骨想)、八(内心存在的忆念: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舍、念天、出入息、)、十想(无常想、无我想、苦想、食不净想、一切世间不可乐想、想、不净想、断想、离欲想、尽相)等。九想和十想,同是修不净观,但九想未得禅定,仍为淫欲所遮覆;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。而八,则是修行者修不净等观时,恐因厌患其身,...

    朱封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1960906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净土教与庄严国土

    基础、共下士道、共中士道、共上士道。   1、道前基础指出欲学佛必须先依止善知识,听闻正法、启发知见。   2、下士道说明要保持人身、不堕三恶趣,必须殁无常、皈依三宝、知因果、修十善。   ...要图。”又说:“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救民之急务,任汝智巧技术,如何高超,皆属虚设……。若能明因果之事理,举心动,唯善是从,决不敢有非分之及举动,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568760.html